matt-damon-the-martian.jpg

 

只能說哇賽我還真的是超久沒看到這種「超典型」美式電影了,超懷念!關關難過關關過的進取精神、大難臨頭還有時間開玩笑的用不盡幽默感、捨己為救隊友的無私患難情懷、對當局的政治考量毫不妥協、全球注目(好像世界只有三個國家一樣)、浩劫重生後的生活及隊友平安快樂的日常總覽,這根本是美式太空行動劇的例行方程式啊!簡而言之就是人本主義。只不過國際情勢真的變了,以前這種片都會找與冷戰時期與美國太空競賽不相上下的俄國來插花,本片卻讓中國大放異彩,沒有他們的幫忙就不行,還讓他們大秀中文(而且是找母語是中文的人來演,不是找什麼韓國人來「客串」),普丁怎麼沒出來抗議一下?


因為整部片的氛圍太復古了,所以看的時候懷抱的是一種面對童年的懷舊情懷。個人認為本片的最大特色就是運用了大量70年代的經典流行樂,這樣的配樂反而為這種真實性過重的太空救援增添了幾許「奇幻」色彩,將觀眾抽離觀看時所在的時空,製造出時空扭曲的錯覺,搭配上跳躍前進的救援時間軸,反而舒緩了緊張的情緒,這正是我們許久不見的美式樂天派精神啊!人本主義終於悄聲回歸了,從911之後的電影大多是英雄主義主導,好久不見這種小清新人本主義電影了真的好懷念啊!回到沒有神、沒有可以和國家軍備競賽的有錢人、沒有命運擺弄、沒有無所不在的政治操作,有的只有「我」、同袍以及社會大眾對於「我」的情感投射,其他都只是輔佐「我」身而為人並努力維持這個身份的衍生,這樣的人本主義定位。

 

本片的核心精神就是Mark Watney在面對前所未見的艱困環境,而且舞台還是人們所知很少的「太空、火星」,這樣的未知放大了觀眾的恐懼,但在這樣的情況下,Mark Watney毫不猶豫地採行各種讓自己活下去的方式,沒有任何對命運的埋怨、對未知的恐懼、對惡劣環境低頭,完全堅信自己能活下去,比且以此為目標而不停努力,彷彿喚醒了最初美國夢的核心價值「有夢想、目標,努力實踐,就能成功」,沒有絲毫猶豫和懷疑這種「後現代情緒」,讓人們隨配樂一躍而至人本主義至上的70年代,這無疑是現在仰賴英雄救贖、感嘆命運無情的電影市場中的一股清流,格外激勵現代人的心靈,這點最讓我感念和感動。而麥特戴蒙在最後放手一搏之際,還用鋼鐵人開了個小玩笑,感覺頗有現代人對英雄主義電影憧憬的後設意味。


是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火星還是不要亂登陸,除非你是植物學家,如果你只是一個鑽油井工人就是會死翹翹,就算是布魯斯威利也不要輕易嘗試。這部片到底好不好看?如果厭惡了滿街跑的英雄式、神話式的電影,是可以找時間換換口味,多少能找回些感動的。(一樣很愛Matt Damon,還是好會演,不管心中男神換過幾百個,還是沒有人能撼動你在我心中的地位>///< )

 

最後點播一首劇中有出現,個人也極愛的歌,David Bowie的Starman。

arrow
arrow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