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rge_yeA0eyNUmMlvXPkm9AHQfzxOwPy.jpg

 

我原先以為這是很八股的愛情片,「女孩在異地與男孩相戀,因故返鄉時遇到另一個追求者,因此陷入兩難。」,是不是感覺超老梗的?好像在看什麼鄉土劇。但一切在加入「夢想」與「鄉愁」之後而有所不同,愛情這個元素只是這部片的一小部分,僅僅是透過愛情這個切入點,去觀看50年代背景下夢想與思鄉情懷的拉扯、衝突,以及所做出的抉擇。


這是一個美國還是人們心目中的夢想應許之地,是個處處充滿機會,只要肯努力就能擺脫過往的國度。相較之下,蕭條的愛爾蘭黯淡無光,這點也反映在女主角在兩地時的穿著及妝容色調,甚至在攝影上也明顯區隔出愛爾蘭的陰沈與美國的光亮。


女主角經歷的可怕的航行來到這個夢想國度,卻又因鄉愁所苦,在百貨公司的工作也因初來乍到及思鄉情懷而不順遂。這時引薦她到美國的神父對她說:「思鄉病和所有的疾病一樣,會讓你痛苦,並傳染給別人。」這句話太觸動人心了,我沒犯過什麼思鄉病,我離家最久也不過在國外待了三個禮拜,但聽到這句話就好像預言一般,預言出心裡的那一絲情感,穿透所有未知,讓你真切地感受到思鄉的樣貌。


可能性與未知是一體兩面,女主角為了這個可能性來到美國,但卻因未知而躊躇。所以「英雄」在此刻出現了,還是以無比浪漫又可愛的方式出現(也確實長得超可愛),他改變了她行為,她捎回家鄉的消息變得雀躍,她在百貨公司與客人的應對變得自然,愛情就是有種改變一個人的魔力,無論是好是壞。未知仍然未知,尤其是當這個人在帶她見過家人後送她回家的路上對她說出「我愛妳」的時候,她終於停下一直以來慌亂的腳步思考:我終於要擁抱這未知了嗎?終於要在此落地生根了嗎?終於能放下不安的情感而在這裡組成心目中的「家」了嗎?
在她下定決心後,遠在愛爾蘭的原生家庭卻因姊姊的過世而瓦解,丈夫要她回去看看,「家究竟是家」,她卻回答「我不確定我是否還有家」。在愛爾蘭的「家」的形象在她心中隨著姊姊飄散了,這時,「回家」與她在美國因婚姻而初建的「家」相較,是另一場未知。


她帶著美國的光鮮亮麗回到愛爾蘭,她已不再是當初那個蒼白無助的女孩了,女人的自信比什麼都更具吸引力,她接手姊姊的工作,透過好友夫婦們認識了有錢、紳士、溫柔的Jim Farrell(由無所不在、無戲不接的Domhnall Gleeson飾,今年才不到一半我看的電影都快被他佔滿!),這是她離開愛爾蘭時渴求的一切,這正是她想在美國尋找的所有,如今她在家鄉找到了,母親、姊姊、父親、好友都在伸手可見的地方,沒有任何事比在家鄉實現夢想更美好了,除了她遠在美國的丈夫。


她的逃避居然被傳統的前雇主喚醒,傳統並非極惡,往往能勾出人們內心的初衷。於是她忍痛告別家鄉的一切,再次的。從美夢中醒來是件艱辛的事,但她這次有了方向,雖然未來仍然不明確,但她知道她是為了與所愛共同面對一直以來她隻身面對的未知,同樣是「回家」,這次她不再不安,徬徨已過去,她不在害怕面對自己的選擇,因為那裡有「家」。
很喜歡她最後返回美國時與首次前往美國的愛爾蘭女孩的對話,在此可以看見她的成長,並加強她在美國建立家庭的決心,她一開始始終看著出航的「家」的方向,直到女孩向她說明她會落腳在Brooklyn,說有人安慰她那裡有很多愛爾蘭人居住,就像家一樣,女主角才看了最後一眼愛爾蘭的方向,接著轉過頭來對著女孩說話。這是她對於原生家鄉最隆重的道別以及對於新國度的家庭最熱烈的歡迎。


看完其實胸口感到很壓抑,這部片非常懇切的說出遊子的心情,懇切到縱使我不曾為遊子,卻都使我體會到遊子的不安、矛盾之情,是一部非常細膩、真誠的電影。告誡各位如果曾為遊子,在看這部片前請準備好整包的面紙,你會非常需要的。


這部片是今年奧斯卡片單中,除了《驚爆焦點》和《絕地救援》外最讓我驚喜的一部片(最佳影片入圍的總共也才8部就是)。今年的奧斯卡真的是各種懷舊、人本電影出籠啊!美國精神通通被找回來了!這究竟是對於美國現下社會情況的映照,還是美國影視圈企圖為低迷的情勢做出的解藥呢?或許在美國大選後我們才能揭曉答案吧。

arrow
arrow

    Lizz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